可能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那麽,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麽要吃粽子吗?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从何而来?
端午节吃粽子,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楚国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后来,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就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是我国最早的粽子——桶粽的由来。
有人就会问了,为什麽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的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瓜仁粽等等。咸味的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等。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咸一头甜、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通过文化的传播,我国的粽子早在古代就传到了国外,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十二生肖如何面对失恋
下一篇:属鼠人的吉祥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