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2019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
系列报道之十九
铺筑“民心路” 路通百业兴
青山绿水、竹林松涛、乡间田野、村舍炊烟……九月,在溧阳广袤的乡村,处处充满着盎然生机。游客沿着溧阳“1号公路”行驶,置身原汁原味的乡野情趣之中,领略溧阳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是农村公路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农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交通不便”到“交通大变”,促生了巨大红利,乡村也随之焕发生机。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多年以来,溧阳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路”字,特别是农村公路,已经成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连心路、富民路。“回顾溧阳农村公路的建设历程,可追溯至2002年。当时,溧阳农村公路等级很低,很多乡镇和村庄存在断头路,甚至都不通公路。”2002年至2011年,我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主要任务,积极谋划,强势推进,重点解决“通”的问题,全力打造“村村通、全覆盖”的农村道路网络。




择水而居、枕河而眠的溧城镇八字桥村交通便捷,东与宜兴交界,南毗104国道,西邻芜太运河,北至荡上河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然而,大约10年前,八字桥村的交通却很不方便,当地村民出行苦不堪言。
提起村里以前的路,村民王大爷连连叹气。


截至2011年
我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275公里,同步改造农危桥885座。全市10个镇(区)、所有行政村、15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达率100%。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和技术等级得到迅速改善,全市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走出了“溧阳速度”。


农村公路的全覆盖,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为学生上学、农民就医、农产品流通等提供了便利。不仅如此,更促进了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良性互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大降低了农产品和物资的运输成本,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私家车拥有比例急剧上升,加上镇村公交的普及,路面车辆交汇和运行时存在安全隐患,原有的4米宽的农村道路已无法满足百姓出行的新需求。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

按照“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原则,为了让公交车跑得更畅通、老百姓走得更安全,自2011年10月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农村公路建设从注重建设规模、发展速度转为重点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对原先4米宽的道路两侧各加1米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侧再各加3米绿化带,或对水泥路面进行黑色化改造,直接改造成6米宽沥青路面,两侧各加3米绿化带,沿线沟、渠、塘、坝、河、桥、涵及安保设施同步一次性改造实施到位,大大提升了农村公路特别是通镇村公交线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为此,江苏省政府以“溧阳模式”制定出台了全省农村公路提档完善实施方案,并将其列入江苏省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


2011年至2016年期间,
我市农村公路得到了较快发展。
全市累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753公里。


截至2016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超2800公里,全市175个行政村和市域内中小学、敬老院、中心医疗点等全部通上了宽6米以上的沥青(水泥)道路,所有150人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了宽4米以上沥青(水泥)道路,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得到了进一步畅通。通过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有机接轨,实现了全市范围内所有镇区“15分钟内上高速”的目标,溧阳由此进入沪宁杭三大城市的“两小时公路圈”,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国家、省级层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相继在溧召开,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市)。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交通“必先行”。修好一段公路,不仅能为村庄与外界的往来提供便利,更能为当地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对于这一点,社渚镇下西村的村民深有体会。社渚镇有着“中国青虾第一镇”的美誉,青虾养殖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下西村位于社渚镇西北部,以养殖青虾而闻名,全村现有养殖户100多户,养殖面积超过一万亩。而早在20年前,社渚镇养殖青虾水面还不足300亩,由于当时沟通镇村的水泥路已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每年虾苗销售困难重重,没有销路,只能自产自销。为了打开当地的虾苗销路,我市用了两年时间在社渚镇区域新建和改建了100多公里的农村等级公路。随着公路的畅通,社渚镇的虾苗也走了出去,走向了全国各地。
一条条宽阔通达的农村公路,激活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下西村村民们都感叹,农村公路,就是他们的致富路、幸福路。


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
自古就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说,
山灵水秀,休闲旅游、乡村旅游
日渐成为溧阳的支柱产业。

2017年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讲话和指示精神,我市坚持“交通先行”战略不动摇,按照“全国一流、全省示范”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系统谋划,将生态涵养、全域旅游、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新时代新元素融入“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全面建成365公里溧阳“1号公路”,使之成为80万溧阳人民的幸福路、致富路,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通道,为高质量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路通,百业兴,环境美……
如今在溧阳,
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
成为村庄的新动脉,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农村公路的建设使全市村庄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呈现出村容村貌新、生态环境美、乡村特色浓、公共服务优、人民生活富的喜人景象。依托快捷通达的农村公路,我市积极培育高端休闲和现代健康经济,新兴旅游业态丰富多样,成为沿线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创业的崭新载体,促进沿线富民增收,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路上,游客、投资客“进得去”,农民、农产品“出得来”。

内容来源|溧阳时报
记者 | 孙丹
本期编辑|支馨云

● 全文来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祝福祖国 | 溧阳升国旗,奏国歌!
●溧阳各界集中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喜讯 | 溧阳“1号公路”拿下一项国家级荣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1983年10月18日生辰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