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综合正文

李元八字预测革命

记者 | 金淼

编辑 | 许悦

新冠疫情带来了公众及投资者对于医疗板块的重新认识,制药企业在药物、疫苗的研发上的布局,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但和药物、疫苗市场上的火热相比,资本在医疗机构上却显得冷静得多。

疫情期间,医疗机构患者数量、手术量下滑直接导致医院现金流承压,不少医疗机构面临出售、并购的问题。资产价值被低估,理应是抄底的好机会,但眼下想要进场的资本还不多。

不论在疫情期间是否接诊,医疗机构的日子都不好过。根据第三方机构艾力彼对国内316个医疗机构的调研显示,2020年2月,99.37%的医院门诊量出现下滑,100%的医院住院量和手术量出现下滑,直接导致76.6%的医疗机构现金流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20%,88.6%的医疗机构存在资金压力。

而比起有财政资金支持的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面临着更大的运营压力。

等待“输血”的民营医疗

在“输血”上,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面临着不同的命运。

同样根据艾力彼的调查报告显示,公立医疗机构中有31%的医院在疫情期间可以从财政上获得补贴,27%的公立医院有银行贷款渠道,16%的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向供应商进行赊账或融资,只有14%的公立医没有短期资金来源渠道。

而在民营医疗机构中,29%的医院没有短期资金来源,有23%的医院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只有9%的医院可以从投资人处获得追加投资。

一些民营医院希望通过鼓励客户预付款来增加现金流,比如美中宜和妇儿医院通过优惠措施,争取客户提前为未来的二胎甚至三胎购买孕检服务。

如果投资人不进场,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很可能活不过这个冬天。疫情后,整个卫生体系对于公立医疗机构的重新审视、加大投入,势必也将再次挤压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即使有资金愿意进场,短线操作最终的结果可能也是两败俱伤。“医疗投资是长线,不是一两袋’血’可以解决问题的,前几年热钱来了,结果铩羽而归。不仅有钱还要有运营团队、不然买了再卖没有意义。”在一家医疗集团从事医院收购的李元在采访中反复强调。

一位私募机构投资人表示,受疫情影响,未来医疗服务行业将恢复公立主导、公益性、非营利性趋势加强。

河南一位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从业人士向界面新闻印证了这一点:“目前河南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是上升的,河南针对公立医院的专项债发行已经超过一百多亿。”由于大型医疗器械设备价格高昂,医疗直接采购会对现金流产生较大压力,因此医院可以和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分期支付一定租金,以获得设备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租期结束时医院支付设备残值获得设备的所有权。

而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迥异的境地也能从医疗设备的采购中窥得一二。不同于有多种资金来源支持的公立医疗机构,多数民营医疗机构自成立起,便会遭遇现金流难题,因此在本轮新冠疫情之前,新医疗器械的融资租赁需求一直多来自于民营医疗机构。

但受疫情影响,两位医疗器械融资租赁行业人士皆表示,近期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客户出现了展期情况,新订单需求也出现下降。“没有疫情的时候,(民营医疗机构的现金流)也是我们最关心的情况。”融泽租赁的首席运营官许清安表示,新医疗器械融资租赁通常要考察医院主体的信用情况及设备投入后医院的现金流情况,而对后者的考察则通常是测算在医院的原有运营情况基础上考虑新设备投入后带来新增的盈利后的现金流。

“医院能够否从我们我们公司进行融资租赁的,最主要的是考量其净现金流能否覆盖项目的租金。”许清安说。目前融资租赁公司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融资租赁申请的考察标准要求虽然与以往相同,但是由于疫情影响,民营医院相关指标有所下降,因此导致公司新设备的业务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

而其表示,部分融资租赁公司专门做公立医疗机构融资的的逻辑是考虑公立医疗机构背后实际上是政府信用背书,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较小。

热钱退场

自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起,资本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热情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11月底国内公立医院13904家,民营医院6644家。而到了2019年11月底,国内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2万个,后者数量几近公立医疗机构的两倍,但是在诊疗人次上,后者2019年诊疗人次仅0.5亿人次,占全部诊疗人次的16.1%。

经营医院的复杂及回收周期的漫长、业绩对赌失败等,使得2018年来各路资本退却了对医疗机构的热情,华润三九、益佰制药、景峰医药等皆开始剥离医院业务。

李元表示,2015年到2019年,很多机构投资者都进入到了民营医疗领域,“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目前都面临退出难的问题。”

此次疫情叠加此前不理性资本因素,更让民营医疗的发展变得困难重重。“但是疫情加快了挤泡沫的过程,民营医疗增加到2万多家,实际是虚胖的,这么大的规模,又这么多的同质化机构,所以一定会有挤泡沫的过程。”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副秘书长陈林海向界面新闻表示。

李元八字预测革命

陈林海提到的同质化是指此前民营齿科及医美等消费型医疗数量过多,在疫情前,这两类民营医疗机构属资本较喜欢进入的领域——它们不受医保限制报销限制,并且重营销获客。

但在疫情中,这类消费型医疗却在民营医疗机构中首先受到冲击。医疗领域投资人林建华在其文章中解释,医美由于刚性需求弱和客户收入缩水、运营成本高昂等受影响最大,而口腔科诊疗方式的特殊性,也使得其受影响较为严重。

而在此次疫情中,受到影响较小的民营医疗机构细分领域中,反而是此前已经不被资本所看好的综合性民营医疗机构。

综合性医院由于科室设置较为齐全,较专科医院相比,抗风险能力更强,而专科医疗则受人员流动限制影响,直接导致现金流承压。

关停并转后,重新洗牌的市场

“未来医疗投资的重点会回到医疗的本质,认识到医院的重点还是看病救人的。”陈林海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而疫情也会加速此前投机资本的退出,“资本冷静、医院冷静,医院会更关心资本进来,除了现金还能带来什么?”而陈林海预测,随着“热钱”的退出,一些产业关联度更高的、更具备产业投资理念的资本会选择伺机进场,而这类资本相较于以往的资本战略眼光和资金周期都会有所提升。

不同于常见的“5+2”、“5+3”之类七八年间退出基金,慢回报的医疗行业资本需要更长的周期,“甚至如果资金量够大,可以自己接自己,7+2可不可以?只要能熬到那一天,肯定也是赚钱的。”

2018年,民营医疗机构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试图冲刺A股“精神专科第一股”,但该首发申请未获发审委通过,一时间使得机构投资者对于医疗机构资本化渠道缩小引起担忧。但陈林海表示:“医疗本身可以是个持续成长的过程,比如和其他行业的协同发展,比如房地产、文旅,而这些能够产生的回报可能也会更高。” 李元也认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产业投资或者保险资本更适合进入该领域。

而在此次“挤泡沫”的过程中,一批民营医疗机构将直面关停并转,“未来一定是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发展,效率更高,把落后的生产方式淘汰掉,这是必然的趋势。”陈林海说。

李元预测未来国内民营医疗机构的方向应该是高端化医疗,其协助落地的国际医疗医院因疫情影响,暂停施工了一段时间,但是进入五月又开始动起来了。

(按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李元为化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